到了民国,曼松贡茶的说法多了起来。
我们先看一个文人间的应酬。云南特科状元袁嘉榖曾送曼松茶给他的邻居也曾在浙江做官的张学智,张学智作诗答谢:
我昔游普洱,品茶意良切。
夙闻蛮松佳,未得辨优劣。
去乡十余载,此味遂隔绝。
归来隐翠湖,渴思颇郁结。
君乃惠佳种,补我昔年缺。
小聚归云楼,得此助谈屑。
色香并佳妙,肺腑俱清洁。
宝此故乡味,龙井安足说。
易武著名老茶号同兴号,不同时期的三张大票上都写有曼松字样,相对较早的圆形大票上甚至发明了一个新词,“普洱茶出普洱府属之七山”,也就是创造了“七大茶山”之说法。在大票上,我们还能看到,他们认为“此七山唯易武所产者为最佳。历来进贡之茶均易武所产者也”。

1935年以后,向家改用了中英双语的大票,上面则将曼松单独列出,称同兴号“专办曼松正山同兴上印荷花纸包凤尾茶”,并强调,清时贡茶皆以易武、倚邦、曼松茶制造。

向家为什么不断强调曼松?
参照向家家谱并查找清代文献后我发现,原来自从100年前向质卿曾祖父进入茶山以来,向家留在茶山的有两支,一支因向质卿的父亲向逢春武进士及第,并官至一品武将而声名赫赫,这支留在易武并创立同兴号茶庄;
另一支则是向质卿的四爷,他在倚邦开设染布的染坊,并不断在倚邦一带买卖各寨的土地。也许,在民国初年,向家租了曼松的土地,或有资源拿到曼松的茶叶,所以同兴号特别重视曼松茶。
民初,向质卿当选为易武商务分会会长,不知是否因为他的原因,昆明的茶商也开始强调曼松茶。

点赞(0)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