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苗族的八宝油茶汤

苗族,以及部分土家族人们,有喝油茶汤的习惯。他们有“一日不喝油茶汤,满桌酒菜都不香”的说法。倘有宾客进门,更有滋味无穷的八宝油茶汤来款待。

八宝油茶汤制作过程比较复杂,要先将煮后晾干的玉米、黄豆、花生米、团散(一种米面薄饼)、豆腐干丁、粉条等分别用茶油炸好,一同装入碗中待用。

接着是炸茶,放适量茶油在锅中,待油热后,放入适量茶叶和花椒翻炒,待茶叶色转黄发出焦糖香时,即可倒入水,再放入姜丝。等水煮沸时,加入适量盐和少许火蒜、胡椒之类,并用勺搅拌,最后将锅中茶汤连同作料,倒入盛有油炸食品的碗中,这样就算制好了。

这种油茶汤,由于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喝在口中,鲜美无比,满嘴生香。既解渴,又饱肚,还有特异风味,是我国茶界中的一朵奇葩。

1.9.8 回族、苗族的罐罐茶

我国西北,特别是甘肃一带的一些回族、苗族、彝族同胞也有喝罐罐茶的嗜好。喝罐罐茶,以喝清茶为主,少数也有用油炒或在茶中加花椒、核桃仁、盐之类的。

罐罐茶的制作并不复杂,使用的茶具,通常是一个铜壶、一个容量不大的土陶罐和有柄的白瓷茶杯。熬煮时,将罐子围放在壶四周火塘边上,倒入沸水半罐,待罐内的水重新煮沸时,放上茶叶8 - 10克,使茶、水相融,茶汁充分浸出,再向罐内加水至八分满,直到茶叶又一次煮沸时,才算将罐罐茶煮好。也有些地方先将茶烘烤或油炒后再煮的,这样可以增加焦香味。也有在煮茶过程中,加入核桃仁、花椒、食盐之类。但不论何种罐罐茶,由于茶的用量大,煮的时间长,所以,茶的浓度很高,一般可重复煮3-4次。

喝罐罐茶也是当地迎宾接客不可缺少的礼俗,倘有亲朋进门,他们就会一同围坐火塘边,一边熬制罐罐茶,一边烘烤马铃薯、麦饼之类,如此边喝茶、边嚼香食,可谓野趣横生。

l.9.9景颇族、德昂族的腌茶

德宏地区的景颇族、德昂族,大多居住在山区.他们至今仍保留着以茶当菜的古老食茶方法,吃腌茶就是其中之一。

腌茶一般在雨季进行,所用的茶叶是不经加工的鲜茶叶,鲜茶叶采下后用清水洗净,沥去表面的水分后,待用。

腌茶时,先用竹簸将鲜叶摊开,稍加搓揉,再加上辣椒、盐适量拌匀,放入陶缸内,一层层用木棒舂紧,再将缸口盖紧。静置两三个月,到茶叶色泽开始转黄,就算将茶腌好了,然后将腌好的茶从罐内取出晾干,装入瓦罐,随食随取。食用时还可拌一些香油,也可加蒜泥或其他作料。

此外,景颇族还保留着食用“竹简腌茶”的习惯,这也是一种颇为古老的食茶方式。将鲜叶用锅煮或蒸,使茶叶变软后再放在竹簸上搓揉,然后装入大竹筒里,并用木棒舂紧,筒口用竹叶堵塞,将竹筒倒置,滤出筒内茶叶水分,两天后用灰泥封住筒口,经两三个月后,筒内茶叶发黄,剖开竹筒,取出茶叶晾干后装入罐中,加香油浸腌,可以直接当菜食用,也可以加蒜或其他配料炒食。

l.9.10傣族的竹筒香茶

竹筒香茶是傣族人别具风味的一种茶饮料。傣族世代生活在我国云南的南部和西南部地区,以西双版纳最为集中,这是一个能歌善舞而又热情好客的民族。

傣族喝的竹筒香茶,其制作和烤煮方法比较奇特,一般可分为四道程序:

装茶:就是将采摘细嫩,并经初加工而或的毛茶,放在生长期为一年左右的嫩香竹筒中,分层装实。

烤茶:将装有茶叶的竹筒,放在火塘边烘烤,每隔4-5分钟翻滚竹筒一次,以使受热均匀。待竹筒色泽由绿转黄时,筒内茶叶也已烤好,即可停止烘烤。

取茶:茶叶烘烤完毕,用刀劈开竹筒,就成了清香扑鼻,形似长筒的竹筒香茶。

泡茶:分取适量竹筒香茶,置于碗中,用沸水冲泡,经3-5分钟,即可饮用。

1.9.11纳西族的“龙虎斗”

纳西族主要居住在风景秀丽的云南省丽江地区,这是一个喜爱喝茶的民族。他们平日爱喝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的“龙虎斗”茶。

纳西族喝的“龙虎斗”,制作方法很奇特。先用一只小陶罐,放入适量茶,连罐带茶烘烤。不断转动陶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茶叶发出焦香时,向罐内冲入沸水,再烧煮3-5分钟。同时,准备茶盅,倒入半盅白酒,然后将煮好的茶水冲进盛有白酒的茶盅内。这时,茶盅内会发出“啪啪”的响声,纳西族同胞将此视为吉祥的征兆。声音越响,在场者就越高兴。“龙虎斗”要趁热喝下,香高味酽、提神解渴,还是治疗感冒的良药。

点赞(1)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