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上有一册《陈师曾印谱》,是从孔夫子旧书网上买来的。闲翻中碰到了一方与茶有关的闲章:下里茶饭。我对它的意思不甚理解。现在,就靠一己之思试着解读一番。
“下里”,总会让人想到另一个词:下里巴人,如果和下里巴人的“下里”之意结合起来理解“下里茶饭”的话,应该是平民之茶,粗糙、质朴、实惠,有点像粗茶淡饭的意思。
如此理解,是基于古代有大茶饭之说。

因此,陈师曾的“下里茶饭”,大抵就是安分守己地过日子,粗茶淡饭,平平淡淡,类似于《论语》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923年夏,陈师曾的继母病危,他哀伤过度加之连日劳累竟致染病逝世,享年48岁。陈师曾的艺术生命就此戛然而止,这不仅是他个人的遗憾,更是中国文化艺术界的重大损失。梁启超在悼词中称:“师曾之死,其影响于中国艺术界者,殆甚于日本之大地震。地震之所损失,不过物质,而吾人之损失,乃为精神。”吴昌硕的评价是“朽者不朽”,更加简洁,简直是对他艺术人生的最高评价。

顺便说一下,我见过陈师曾的一幅画,与茶有关,名《吃茶去》。画面简洁,只一壶一杯,右书“吃茶去”三字,将宋代从谂禅师的吃茶典故融入其中,却不多说一字。这和他的三十余幅北京风俗画一脉相承,简洁平淡,有文人的平常之心。
顺便再说一下,我还见过陈师曾的两枚闲章,一枚为壶中天,一枚为“一味禅”。“壶中天”虽然容易让人想到酒事,而一介雅士的壶中之天,往往是持盏品茗。“一味禅”三字,个个形销骨立,跟我见过的陈师曾的一帧头像气息相通。陈师曾与陈寅恪虽为兄弟,但他们的头像风格大异,陈师曾是艺术的清瘦,陈寅恪是学术的圆润。

点赞(0)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