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铸记”的后人马家奎才会说:“1923年先父与旅印商家洪盛祥(腾冲董耀庭)、恒盛公(鹤庆张相诚、张相如)、杨守其(丽江纳西族、旅印多年、熟悉印缅商情)等开辟了经缅甸、印度转入西藏的运茶路线”。与缅甸交通发展相对应,与缅甸景栋毗邻的我省滇南茶叶产区最具条件的佛海逐渐发展成为云南对藏新茶路的关节点。各大商号纷纷在佛海抢占山头。1926年,腾越实力强悍的大商号“洪盛祥”在佛海开设“洪记茶庄”,专营销藏茶叶。“洪盛祥”引进猛库大叶种茶在佛海种植500亩。从生产、收购、加工、运输和销售一条龙,开始左右佛海市场。1927年,(李拂一记1928年)恒盛公由印度葛伦堡、缅甸洞己、景栋进入佛海,建立了“佛海茶厂”,厂房占地20亩,院内可容纳驮牛200头,常年设灶两口。生产规模仅次于“洪记”。生产上只揉藏销紧茶,其余各厂则紧茶、饼茶、散茶都揉。

21世纪初,李拂一回忆滇藏新茶路开通后恒盛公进入佛海后的情形是这样说的:“1928年春,恒盛公派员携带巨款到猛海设立茶庄,与洪记一较短长。未及设厂,即以12元一驮的高价向恒春茶庄抢购1000驮,运印销售。当时市价不过(一驮)八九元。如此高价,于是猛海茶叶大受鼓舞,蓬勃发展,制茶工厂如雨后春笋,先后成立了二、三十家。每年有猛海出口经缅印运销入藏的紧茶高达三万担。每届冬季,祥云、镇南、蒙化、景东等县的马帮,千数百匹,都赶到猛海,代各茶庄驮茶出口。由猛海至景栋一道,300余里,漫山遍野,连帐如云,炊烟四起,人喊马腾,热闹无比。把一个寂寞无闻的边荒地区顿时渲染得有声有色。由景栋载茶西行至瑞仰海和火车站的卡车,数十百辆,日夜风驰电掣,络绎不绝。沿途千数百里,赖以生活者众”。这时的佛海撑起了云南茶叶的大旗。滇缅印藏新茶路的发现从旅印滇商丽江杨守其倡导了此线的发端,而后洪盛祥、恒盛公、铸记等在印商号将新茶路变成了现实。铸记因资本实力小,杨守其因一直是个体在新茶路的开通后始终在配合其他大商号做经营。洪盛祥的辉煌在1942年戛然而止,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唯有恒盛公的驮队直至1954年底依然在佛海的原始森林,西藏帕里的崇山峻岭中前行(1942年至1946年上半年因日军占领缅甸而一度中断)。

点赞(0)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