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茶膏的珍贵,有人概括:“生在山里,死在梦里,埋在缸里,活在杯里,饮在口里,爽在心里,记在脑里,功在体里。”

2004年2月8日在广东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茶膏突然现身在公众面前,鲁迅先生后人收藏的一块仅重3克的紫黑色普洱茶膏,竟拍出1.2万元的高价,震撼了茶界。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一小块茶膏居然是鲁迅先生收藏的清宫遗物。

在今天的普洱市场中,做茶膏的企业取数可知的就那么三五家,一直以来,茶农会用大锅熬制茶膏的企业不少但好喝的茶膏却不多。

       云南普洱茶膏曾经拥有无比尊贵的地位,价值一度媲美金玉,但为何坊间对普洱茶膏不甚了解,甚至不知何物。因为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便是帝王等上层阶级专享的饮品,清代特有的御用制度,更是对普洱茶膏保密有加,王公贵族、宠臣近侍也只是偶有赏赐普洱茶膏,寻常百姓更是闻所未闻了。

茶膏首先是茶,形态是膏,普洱茶膏是定位在以普洱茶为基质的通过工艺而制成半液态膏状态的加工茶。     

据历史记载,我国普洱茶膏制作始于五代十国时期,史籍《十国春秋》就已记载南唐时期(公元937年前后),有贡品茶膏生产。

云南土司以云南乔木大叶种茶叶为原料,采用大锅熬制的方法,小范围制作,形成普洱茶膏雏形。

最初的普洱茶膏,通过茶马古道传播到西藏,迅速被西藏上层人物接受,成为上层贵族(包括活佛级以上的僧侣、宗教领袖)享受的特权物品之一,民间则禁止流通。之后,清朝皇室开始注意这一现象并接触普洱茶膏。1729年(雍正七年),云南普洱茶团茶和茶膏开始向朝廷进贡。到乾隆年间,清宫御茶房开始制作普洱茶膏。御茶房在生产工艺上做了很大改进,普洱茶膏由贡品变成宫廷制品。

   清 宫制作的普洱茶膏成为茶中珍品,始终没有在社会上流通。能够得到它的只有一个途径,就是皇帝每年拿出一部分赏赐有功大臣,而得到的大臣也轻易不舍得使用,只是把它当成高级药材存放,一旦身体不适时才拿出冲饮。

据史料记载,御茶房加工普洱茶膏工艺非常复杂。原料选用的是指定的云南六大茶山大叶种茶,经过186道工序,72天的周期。成品除了口感润滑厚重,入口即化,沏水后汤色浓艳,呈宝石红和玫瑰红色彩外,最重要的是它的特有药效成分。清朝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曾这样评价:“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可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茶膏噙口内,过夜即愈”。这个记载也是普洱茶膏最权威的记载。

茶膏在清代物以稀为贵,是阳春白雪,是贵族中的贵族。在今天,因为小众,所以认知度不高。据海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研究,普洱茶膏其保健功能主要体现在: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改善微循环,抗衰老;具有显著的醒酒功能;具有抗疲劳作用;对亚健康状态有调整缓解作用。鲁迅茶膏的收藏者周海婴回忆说,每逢过年过节吃完大餐后,只要感到肠胃不舒服,母亲许广平就拿出一小块茶膏,泡给他喝,不舒服的感觉就消失了。就这3克的老茶膏,开启了当代茶客对茶膏的研究的序幕。 随者时代的变迁,普洱茶膏成为现代快节奏生活高端白领的消费品。

点赞(191)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